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付鹏 —— 《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——对冲风险VS软着陆》
湖南60岁富婆沉迷打牌,输掉1个多亿,丈夫还清后离婚,她却说:你这是阴谋
广东女子不想上班坐街边乞讨,因长相好看被路人投喂,知情人:又懒又馋!!
炸裂大瓜!九比童“厉害”,女网红再嘲童锦程!哲家财团豪刷柚柚CC!
假人气挂机房!旭旭宝宝怒斥抖音官方!大美直播爆瓜阿哲高迪!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宋志平的经营之道:战略决胜
宋志平
总裁读书会
2023-09-05
收录于合集 #宋志平
56个
作者:
宋志平,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、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
来源:
总裁读书会(ID:winnerbook_club),选编自宋志平《问道管理》,2019年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
我在企业工作40年,其中有28年任大企业的“一把手”。
我所管理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,战略起到了决定作用。
实际上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
,
再没有什么事情比想清楚目标和解决途径更重要的了。
担任企业一把手的这些年来,我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战略。
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战略规划,为企业发展把好方向。
好的战略既要有好的目标,又要有独特的途径,还要有好的执行和不断的调整。战略目标一旦确定下来,缺什么找什么,这就是发挥战略创造性的地方。一路走来,
正确的战略指引着我们的企业不断
迈
向世界一流。
战略决胜
问
:
您有40多年的管理经验,并把两家企业带
入
世界500强行列,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?
企业战略包含了哪些重要内容?
答
:
战略对于做企业而言是头等大事。
战略是一个企业的目标、方向和大的思路,到底要做什么,这决定了企业能否有大的发展。对企业而言,首先要想清楚做什么,制定非常清晰的战略,讲清楚做到怎样的目标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、如何获取资源等,这些都是战略的内容。
战略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,每个企业都有历史沿革、生存环境,有一定的特殊性。作为企业的一把手,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,劣势是什么,打算做什么、怎么做,并进行分析,这就是制定战略。
大家常常把做企业的一些管理细节,比如质量控制等,和战略说到一起,大量的管理工作和普遍的管理原则不构成战略。
战略和管理是两码事,战略是头脑、是旗帜,管理是腿脚、是手段、是过程,再优秀的管理也代替不了战略
,再高明的管理方法也只能算作战术。
问:
如何去选目标,是做隐形冠军,还是做行业
“
巨无霸
”
?
答:
2002年3月,我被任命为中新集团总经理,当时企业的目标是做新型建筑材料,主要是装饰材料。我们明天究竟要做什么?这就遇到了战略问题
:
是延续过去的业务做杂而散的装饰材料,还是回归一个大行业、做主流业务
?
我们的选择
是
后者。
作为一家央企,在考虑战略的时候,从历史责任和使命来看,要做行业的领军者,应该进入这个行业里的大产业。
也就是说
,
央企结合自身优势,一定要扎根大行业、做足大产业
,小
产业应该由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去做。小产业的市场就像一个脸盆,央企是块大石头,放在脸盆里,会把脸盆砸坏了,市场容纳不下。央企有规模、有产业属性、有研发创新能力、有核心竞争力,在行业中举足轻重,要真正做到有活力、有影响力、有带动力,其生存和发展才有意义。这也是我当时的一个思考。
这就是如何去选目标,选择做什么。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。当然也不是说每个企业都要做这么大的行业,因为做企业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,也可以做小而美、小而精的行业。
然而,
不管是做小产业还是大产业,是要做隐形冠军,还是行业“巨无霸”,这就是领导者要制定的战略,必须提前想清楚,做出选择。
问
:
企业战略
会
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,
那么
如何把握战略的稳定性与动态性?
答
:
战略就是最开始要树立一个目标,这个目标应随着时间推移、市场发育进行调整。
任何战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
,
比如
北新建材一直在思考战略,也一直在不断
自我调整和完善,以适应市场和时代的变化,这些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的战略演变是建设性的。
战略具有双重性,既是不断变化的,又是相对稳定的。
企业制定
了适合的战略之后,首先是要坚持,不能朝令夕改。
同时,
战略执行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曲折、艰难,要按照既定目标逢山开路、遇河架桥,不断解决前进路上的各种问题,只有执着前行,战略目标才能得以实现。行百里者半于九十,我们都有这个经验,爬山即将接近顶峰时往往最艰难,很多人常常在这个时候坚持不住、退下来了,结果永远失去了登顶的机会。
同时,战略该修正时要修正,该完善时要完善,要随着环境变化、事实验证做出调整,这种调整和变动是递进式的,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继承性。这么多年我想的最多的就是战略,我总讲否定之否定,螺旋式上升。
问
:
企业领导者如何抓住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?
答
:
做企业必须了解环境,抓住机遇,制定一个清晰的战略,这是企业发展的前提。《孙子兵法》中讲,“善战者求之于势”,其中的“势”即机遇。有一次在香港路演时,一位记者问我
:
“掌管大企业,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?”我回答他
:
“就是
看到机遇后抓住它,然后制定一个清晰的战略,并且义无反顾地做下去。
”
中国建材的快速发展就是在顺“势”而为,这个“势”指的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、产业结构调整、高质量发展、“一带一路”等历史机遇。对于大多数人来讲,人一生中的重大机遇可能只有一两次。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样,重要的机遇可能只有一两次,有的机遇可能十年甚至百年难遇。因此,企业做什么、什么时候做非常关键。
市场不可能总给我们机会,关键要看机遇来了我们能不能抓住它,抓住了企业可能顺势发展起来,否则可能会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。
机遇需要有心人去发现,企业领导者更需要有一双发现机遇的眼睛,因为很多机遇是不易被察觉的。作为企业家,要有清晰的方向感和对机会的敏感性,也要下好每一步棋,一步走错了,可能全盘皆输。正因如此,这些年来,我一直要求自己凡事都要慎之又慎,谋定而后动。一旦机会来临,就要毫不迟疑、快速出手。
业务选择
问
:
理论上,企业制定战略时一般会充分考虑自身具有什么资源,然后根据资源优势来进行业务选择。
那么
企业进行目标定位时,应该是资源导向还是
目标
导向?
答
:
其实是倒推过来的。企业要活下去、要发展,应该选择什么
。
制定战略时不一定非要有什么做什么,而
是
先确定目标,缺什么找什么
,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。我们
在定目标时,要是受限于思维,首先想到的是现有的资源、技术和人员,“看菜下饭,量体裁衣”,有什么做什么,企业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。
瑞·达利欧在《原则》一书中写到
,
做企业的原理是什么?
原则实际上就是原理,
具体包括四条
:
第一
,先定目标
;
第二,寻找达成目标会遇到的问题
;
第三,分析找到解决
问题
的方法
;
第四,把这件事做成。
中国建材
便是
目标导向,最初并没有资源,在确定目标后主动去寻找相关资源,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。这也说明,
作为一把手最重要的劳动是思考。
一把手要通过劳动获取信息,通过反复否定之否定,拿出方案,按下按钮,这也就意味着巨大的责任。因为战略选错了,可能会离我们的目标越
来越远,甚至全军覆没
;
战略选对了,每项努力都有加和作用。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,只顾盯着眼前的资源做文章,即便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。
问
:
您说过“一把手是为企业眺望远方的人”,如何理解企业领导者与企业战略的关系?
如何培养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呢?
答
:
战略至关重要,关乎生死。作为企业领导者,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为大家眺望远方,比别人多向前看一步,这个是领袖首要的职责。好的企业都会有个领袖,比如任正非、张瑞敏、
曹德旺、
董明珠等。
其实
领导者和领导者之间有很大区别,有些领导事无巨细地去做工作,相当于一个管理者或负责人。
做企业最重要的是对战略的直觉,有战略的能力,这也是一个专长。
喜欢思考战略、方向,这可能有天赋,也有实践的积累,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考虑全局性问题。
选人很难,可遇不可求,但如果遇到了,千万不要放弃。
有时看一个干部具备这个才能或基础,就要培养他,有的人可能是帅才,有的人可能是将才。所谓帅才,喜欢看方向,是战略家
;
所谓将才,是管理者、战术家。
我有时想这些干部的偏好,如果他喜欢思考一些方向和战略上的问题,经过培养就有可能成为企业战略家。我并不认为思考战略的人和做业务的人谁
比
谁更好,主要是大家的偏好不同。一个好企业一定会兼顾领导者与管理者,
有
人适合做领导者,有人适合做管理者,但不管担任哪个职务,都需要互相
尊重
、互相补台,形成良好的配合。
问
:
如何看待企业发展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、小目标和大目标之间的关系?
答
:
作为领导者,需要经常权衡当期效益和长远发展。
如果没有当期效益,企业活不下去,也就不可能长远发展
;
但如果没有长远发展的想法,只顾当前效益
,
企业就没有未来。
企业领导者经常在这两者之间困惑,处在“否定之否定”这样一种状态,做企业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不清晰、也不简单,能够辩证思考的企业才是好企业。
我们思考战略受多方面影响,既受到控股方的影响,也受到投资人的影响
;
既受到当期效益的影响,也受到未来发展目标的影响。做一把手要有说服和协调的能力,既要说服上级,也要说服下级,来争取资源、争取时间,让大家支持你、理解你。即使是投资者本身也既需要当期利润支撑,又希望企业做大做强,一个是近期的回报,一个是长远的发展,所有的企业实际上都受制于这两点,需要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,做出选择。
大目标和小目标之间
也
有着很强的逻辑关联。
我们既要解决小目标,就是怎么在经营里赚到钱,同时也要想大目标,即怎么能够发展壮大自己。
我们做企业肯定得赚到钱,做好小目标,生存下来,才能奔向大目标。但如果没有大目标,只做这些小目标,也不知道赚这些钱究竟要干什么,或者赚多少钱才算够,企业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。
问
:
企
业扩张常常采用业务多元化的方式,但是多元化就意味着需要解决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
——
如何确立多元化发展战略?
答
:
所有企业在思考战略时都会想到这个问题
——
到底是走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道路
,
这
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选择,焦点在于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。
如果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必须放对,否则一旦这个篮子出了问题就会全军覆没
;
分放在多个篮子里,虽然安全系数高了,但篮子太多又会增加成本,带来专业性和平衡能力的考验。
在业务方向的选择上,我主张按照业务归核化原则,聚焦主业、做强主业,把主业做强做优做大,在此基础上,如有必要可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做企业首先要有专业化能力。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,业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,对大多数企业来说,还是应该集中财力、人力、物力在一个领域里做好。在培育和巩固专业化能力的基础上,如有必要,企业可适度开展相关多元业务。我主张一个为主、两个为辅,总数不超过三个,再多了不一定能做好,而且没有必要。
企业到底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,关键取决于自身的文化沿革和管理能力。
多元化发展对企业的投资水平、管控能力、财务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
要求,许多中小企业未必有足够的驾驭能力,走专业化道路是更好的选择
;
大企业则可以开展适度的多元化投资。“多元”前面为什么要加“适度”
?
就像杂技转盘子表演,技艺再高超的杂技演员也只能让一定数量的盘子同时转动,盘子再多就很难控制了。多元化一定要量力而行。
成长路径
问
:
有了战略目标,就要考虑实现路径。中国建材确定了做水泥的目标,在缺什么找什么的过程中走了一条什么样的成长路径?
答
:
有了战略目标,我们要研究怎么做到、如何落地。我们要做水泥,但当时只有几个规模不大的水泥厂,怎么做?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这就需要我们考虑实现路径。
中国建材在做水泥的过程中,路径就是两条,我们叫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“两个轮子”,主要是解决资金从哪儿来、资源从哪儿来的问题。
如果要做水泥,全国水泥产业已经过剩,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新建,必须走联合重组的路。中国水泥产业当时的状况是“多、散、乱”,是我们进行整合的机会。后来我们进一步调整战略,适时提出“两个大力”“三条曲线”,实现路径也从“两个轮子”发展到“四种方式”,在“两个轮子”基础上加了管理整合和集成创新,分别解决了效益提升和技术来源的问题。
问:
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“两个轮子”转起来后,企业将迅速扩张、快速成长,企业在战略方面有没有相应地进行调整?
答
:
战略的制定一定要遵循行业、企业、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。中国建材顺应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,在“两个轮子”基础上提出“四结合”,
坚持走了资本运营、联合重组、管理整合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成长道路。
这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。中国建材通过上市、引进战略投资者、间接融资等资本运营方式,为联合重组提供了保证。之后围绕主业,用市场化的方式积极稳妥地开展了跨所有制、跨区域、跨行业的大规模联合重组,在水泥、玻璃、轻质墙体材料和玻纤、碳纤维等领域形成了国内、国际主导优势。
随着主营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和联合重组企业的不断增加,我们又下大力气推进管理整合工作,通过采取“格子化”管控模式、对标管理、辅导员制度等方法,强化了企业的内部资源配置,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话语权,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。同时通过集成创新,集团的水泥等业务的技术水平和整体装备能力达到世界一流,新材料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,全面提升了发展后劲。
资本运营也好,联合重组也好,管理整合也好,集成创新也好,其核心都是先找到资源,把资源聚集起来,然后找到资源整合的办法,把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,这是中国建材成长过程中一个最根本的东西。
问
:
在联合重组中,您提到
“三盘牛肉”
是一个
关键机制,这个因素也应是重中之重吧?
答
:
机制很重要。
在联合重组过程中,
我们想跟对方谈,一方面得有道理,另一方面得拿出好处,关键要端出“牛肉”来。未来学家约翰·奈斯比特在《定见》一书中有句名言
:
“变革,就要端出牛肉。”
要告诉大家好处是什么,且好处要显而易见,这是我们联合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则。
第一盘“牛肉”是要公平地评估,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价原则。
中国建材
要
重组,一定是在评估基础上公平论价。不要过于计较,要让对方觉得公平。一方
考虑
投资收益,一方衡量机会成本,这盘“牛肉”让收购双方都很满意。
第二盘“牛肉”是整合效益和留给创业者部分股份。
水泥行业区域性强
,
在竞争中,如果不进行联合重组,所在区域的水泥企业许多都处于亏损。而联合重组后,可以通过管理整合与企业协同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竞争
力。
留给创业者一定的股份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分享整合后产生的财富。过去,民营企业股权100%是民企老总自己的,如果亏损可能“活不下去”,加入中国建材之后,民企老总虽然只占30%的股份,但有了利润,做到了利益共享,皆大欢喜。
第三盘“牛肉”是对那些有能力、有业绩、有职业操守的创业者给予充分信任并继续留用
,吸引他们以职业经理人
的身份加入中国建材。很多民营企业家,做水泥这么多年了,还是愿意留下来做职业经理人,继续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,实现个人价值。这盘“牛肉”最打动人。水泥是个短腿产品,需要当地的人脉关系,中国建材留用创业者,既能够稳定重组企业的管理团队,也保证了集团经理队伍的来源。
问
:
中国建材在水泥行业推动的重组对象
多数是民营企业,这个重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央企和民企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冲突?
答
:
整个重组过程
,我强调文化
认同,在
利益上多一点少一点都可以讨论,但文化上不行,企业必须接受中国建材的文化,这是前提。如果企业没有整体文化,带着各自的文化进来肯定不行,因此,
文化的整合至关重要。
我们重组的都是中小规模的企业,重组是一个大文化融合无数个小文化的过程,所以文化冲突在中国建材这场融合里不是主要矛盾
,
大家也非常认同中国建材的文化。
文化融合是我们的一大特点,不然没有这么强的生命力。
我们重组了这么多家企业,还没有不干了退股的,大家一直携手走到了今天。
应对变化
问
:
我们常说,“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”,企业该怎么做才能应对被颠覆?
答
:
战略是主动的,被动就容易死掉。企业要应对被颠覆,就
要把创新纳入企业的战略层次。中国建材有三大战略,其中创新驱动是首位。
随着技术的发展,过去我们认为的新技术、新产品的问题会
迅速
被解决。
企业如果不创新,不研究新的方法、新的模式,就可能被颠覆。
即使像中国建材这样的“巨无霸”,如果不用新技术、新模式,也会被颠覆。
企业有一些惰性、惯性,还有一些很熟悉的东西不愿意放弃,学习新东西要有一个过程。有时我常想,改革其实是被倒逼的,企业的变化也是被倒逼的,企业主动改变是很难的,只有到了崩溃的边缘,或者到了悬崖边上,才可能会“迷途知返”,这也是我给企业年青一代的忠告,
不创新必然死亡
。
大企业失败的原因,往往是他们总用过去成功的经验。过去我们有些成功的经验要记住,但环境变了,如果不创新,不学新东西,总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,就会导致失败。我经常到一些企业去看一看
,
看到更多的东西,学到更多的东西,联想到更多的东西,而不是说把自己固化在这个企业里
,
固化在成功的经验里。看到外边的世界,才能发现问题,才能在观察和
思考的
过程中否定之否定,把一些认识螺旋式上升。
这对于企业领导者是非常重要的。
问
:
如何在战略稳定和战略动态变化之间进行
平衡?
答
:
创新无处不在,但并不是说变化是频繁地去改变战略和业务。
战略应该相对稳定,企业家要在坚守业务和创新业务之间寻找平衡。
胶卷产品使用的卤化银技术被数码技术彻底颠覆了,但也用了上百年。今天的电动汽车也会颠覆传统的燃油汽车,但今天电动汽车在全球占比还不到5%,还有大量技术人员服务于燃油汽车的节能、减排、舒适度、智能化等,也不是说完全不做了。这说明颠覆必须得到重视,但持续性改进和颠覆性创新之间也是辩证的关系。
在思考变与不变时,我们要辩证看待,要解决好变和不变的关系,解决好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关系,解决好现有产业和新产业之间的关系,企业领导者永远是在这两难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。
问
:
应
对变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开拓新业务。如何判断企业进入的时机?
答
:
做企业不赚钱就会死掉。企业常常思考,如果选择了一项新业务,应什么时候进入。其实看到这项新技术是一个方向,但要做起来就要前赴后继,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时间。对一个企业来说,到底什么时候切
入
最好,这也是企业经常困惑的事情。如果企业早走十步,可能就成了“烈士”
;
但如果晚走了一步,也可能失去了机会。怎么才能做到恰当其时呢?
如果狭隘一点,站在企业的利益角度来看,我一般不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者,而是会考虑这项新技术有没有人做成功了,有没有人完成了一个循环,也就是说这项新技术有没有颠覆性的风险,这是我非常关注的。
中国建材是如何快速切入的?我的方法也挺简单,就是要找一个行业里做这个的领先者,这个企业可能是第二、第三,没有成功,但是这个行业里有人成功了,我迅速地重组它,给予它经营资金支持,这样就会快速切入。
德鲁克认为最好是当别人创新完成90%的时候你再切
入
。
爱迪生
做灯泡时,前面已经有好多人做了电灯泡了,但有很多问题没解决,爱迪生解决了后面的,也就是说前面可能有人做了90%的工作,爱迪生做了后面的10%,即使是后面的10%,他都做了6000次实验。
做企业是个漫长的过程,不能着急,也不能冲动。
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东西在发展,该进入时进入,不要失去机会。但我们也不能在成功遥遥无期时过早
进入
,把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里面。这就是经营之道。从大创新、人类进步角度来讲,这可能有点狭隘。但是从企业自身有限的财力和稳健发展来讲,这可能是个最好的选择。
问
:
企业在每一个战略阶段都面临新的挑战,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企业应该
如何夯
实基础以应对挑战?
答
:
成
功企业
总是把格局和
能力建设考虑在先。
我认为
企业能否壮大取决于做企业的格局够不够大,而企业能否攻坚克难则取决于企业所蕴含的能力。
企业的格局要大,格局就是站得高,看到全局性。
“
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
”,
讲的也是这个道理。
能力讲的是特殊能力,
而
不是一般性经营能力。其实做企业的人,都要有一些特殊的东西,这些特殊的东西也是构成企业家品质的一部分。
企业格局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
:
一是
企业领导的认知格局
;
二
是
企业的战略格局
;
三是
企业的工作格局
;
四是
处理复杂问题的格局。做企业需要格局,格局越大,企业就越自信。
企业的特殊能力,要经过积累锻炼才能具备。
我总结为四种能力,应变力、抗压力、复原力、免疫力。
中国企业的战略愿景是走向世界,要成为一流企业,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能力。
宋志平:10年出21本书我是如何完成的
宋志平:笃行致远,忙碌的蜜蜂没有悲哀的时间
宋志平:笃行致远,一生做好一件事
宋志平:笃行致远,甘愿做一块企业改革的铺路石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